我觉得,很多中小团队会死在今年
- 游戏茶馆
- 2022年3月07日06时
文/月下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 |
20年初-21年中旬这段时间在我看来大概算是中国游戏圈最好、最有生机的一年半,因为除了普遍认知的大厂外,很多中小团队在这段时间获得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关注与曝光。
拿投资,扩招,做产品,搞商业游戏与独立游戏的要多少有多少,一夜之间中国游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然迎来了大量新鲜血液,可以想象,如果这些产品中大部分都能够顺利面世的话,不说百花齐放,总归能结出比以往更多、更可口的果实。
可惜事与愿违,我上面说的这个猜想建立在没有2021下半年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前提下,事实情况是不少吃到了2020-2021中旬红利的中小团队很大概率押不过几年了,而讽刺的是在半年多以前他们还是红利的受益者,转眼间他们就由“受益”变成了“受害”。
身份调换,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
01
没人投的第二轮
数额在200-500万之间,团队不超过10个人,项目完成度可能不到30%,2020年初开始拿到投资的中小团队里,同时符合以上这三个条件的团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资本泡沫散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类的团队,身在成都的“少年”就是其中之一。
“少年”觉得自己押不过今年了,他是一位单机游戏制作人,在2020的11月份拿了一笔上市大厂的投资,200万+预付,当时他觉得这笔钱足够他把项目做出来。现在,1年半时间已经过去,项目倒是出来了,但产品的底层逻辑与当初拿投资时候的版本已经是天差地别,玩家认这个,但距离正式上线显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打磨。
坏消息是,团队当时拿的200万已经花去一大半,其中大部分用于人力支出上。他新招了程序与美术,哪怕是在成都这样相对没那么卷的地方,一年多的成本加起来也已经超过百万。
“不够用,这么下去肯定撑不到上线”,“少年”想尽快为团队争取第二轮融资,在去年11月开始就努力与资方进行接触,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四处碰壁。“少年”甚至愿意拿出超过第一轮的股权给之前投他们的资方,价格也很实诚,但对方仍然委婉拒绝了,而这在“少年”这里已经是下策。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开始像“少年”这种积极寻求第二轮融资真的太多,但最终能够拿到的可能只占其中的10%不到。一位关系很好的投资经理阿古告诉我,去年下半年的事情发生后,很多当初热衷看国内团队的公司基本上已经不看国内了,现在的主流方向肯定是优先海外团队或者有全球研发、发行能力的中型团队。
“除非你有大厂出来的title或者产品特别牛逼,不然基本没戏”,阿古认为这在当前的情况下基本上成了行业的必然,在版号以及相关政策正式出来之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一大波团队面临危险是肯定的,但某种意义上也算“优胜劣汰”,虽然手段与方式有些过于残忍。
02
死刑缓期而已
同样是中小团队,在头部大厂打拼10年、担任过某王牌项目制作人的“狂徒”心里其实也不踏实。
“狂徒”的创业项目是过去两年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二次元游戏,他在去年七月份选择出来创业,因为有着大厂光环,他出来的时候虽然没有带团队,但那家大厂跟他熟悉的投资负责人却一心想要投进去。
10%的股份,最疯狂的时候他收到过4000万的答复,这个价格与体量放眼整个2020-2021,在国内都可以算作一个天价。当然,“狂徒”最后没有拿这笔钱,而是在当时选择了一家开价不算高但是气质与团队风格更契合的另一家大厂,但金额仍然超过了8位数。
20号人左右,做一个二次元项目,在2022年Q3开始小范围测试,顺利的话能够在2023年Q2上线,“狂徒”一开始给公司的规划本身没什么问题,但版号以及薛定谔的二次元风向,让“狂徒”不敢轻举妄动,
“主要是担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整体的世界观、美术,如果政策有变,那么你要么出海要么就改,这两个都需要钱。第二个,现在的二次元市场太卷了,尤其是2D基本上已经卷上了天,全面All in美术资源需要更多的钱,几千万其实很快也就烧没了”。
“狂徒”笑称自己的情况大概叫“死刑缓期”,而我告诉他这算什么,市面上比你更惨的大有人在。他有点后悔当初没拿老东家的钱,但好消息是“狂徒”属于前面提到的”10%”,老东家对他还是非常友好,至少他暂时不用为活不下去而发愁。
但我很了解”狂徒“的为人,他带着曾经的老朋友出来做新项目,聚散流沙,肯定不甘心就这么迎来结局,只不过情况已经不是他能够掌握的范畴了。
03
误判与后果
2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二次元游戏下半场》的文章,里面聊到了二次元市场的几个趋势,其中就提出国内的很多大厂都积极会切入二次元这个赛道,而随着大厂们集体布局二次元,国内的二次元游戏将迎来一波喷发。
现在我得马后炮一下为当初我下的这个结论道歉,因为大厂们集体搞二次元目前看来确实勉强了,没有基因就是没有基因,一味的堆钱堆资源遇上难伺候的二次元游戏还就得做好大概率吃瘪的准备。
前段时间被爆出砍项目的莉莉丝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这一点,不是受到政策影响,而是业务方向上出了问题,而现在认为当初业务方向出了问题需要重新整理与评估的大厂又越来越多,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人气画师的微博啥的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越来越多的画师在微博上发自己项目被砍的消息。
做了3年的《伊甸启示录》
杭州某大厂的二次元项目被砍
更可怕的是,这仅仅只是内部遭殃,还不算外在波及的其他团队。要知道,过去两年国内游戏投资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之一就是二次元项目,这其中大部分也在资本狂热中拿到了投资,但现在很多大厂已经不再像两年前那样把二次元作为自己的核心赛道布局,甚至在投资上也已经不再搭理,变脸比翻车还快。
一位出海大厂的投资负责人告诉我,对于他们目前已经投了的二次元项目,除了个别内部评估很高的产品,其他大部分他们都不会再继续跟下一轮。
类似的情况也在某休闲游戏大厂上出现。阿梓本是一家休闲游戏大厂的制作人,2020年母公司想在二次元赛道上做尝试,本身对二次元有着极高兴趣的阿梓便跟母公司合伙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他拿60%的股份,一款有着强竞技属性的二次元卡牌游戏就这么诞生。
没错,这也是阿梓(雾)
2021年Q3季度,阿梓的游戏完成度已经到了可以公测的水平,只差验证游戏的商业模式,如果版号顺利能够赶在2022年Q1上线。结果,2021年的市场变故让他断了这个念头,更惨的是这次动荡也让母公司自身难保。
母公司拿不出钱继续养他们这支团队了,一夜之间他们就从公司的宠儿变成了弃子。阿梓撑不下去,他找到我的时候母公司已经两个月没管过他们,他甚至已经愿意让别的公司把他们全部收编,哪怕不做二次元、放弃现在的项目也行。我帮阿梓联系了很多人,但结果并不理想。
好在,不愿服输的阿梓最后还是找到了投资。坏消息是,他做不成二次元而且要单独出来,新项目可能是个单机,前途未卜。
END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上文里聊到的这些案例实际上只是行业的冰山一角,真实情况、比之更恶劣的远远不止这些,但我相信在现在的环境下,他们的心情与文章里提到的几位肯定差不了太多,你说乐观那肯定是乐观不起来,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
如今的国内游戏圈这么敏感是有道理的,没人想整天自己吓自己玩儿,听着一点风声草动与谣言就当真,确实是真的不想像4年前那次再来一遍,不然肯定摔的更狠。
你问我这是谁的锅。
是“变脸比翻车还快、始乱终弃”的大厂们?
是可能没认识到自己实力的中小团队?
亦或者,那股资本热潮本不应该出现?
都是泡沫。就这样吧,今年还长着呢。
推荐阅读
文章转发自游戏茶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