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藏球、怪兽解体,二十五年前的宝可梦官方比同人敢写
- 3DM游戏网
- 2023年1月10日11时
一场持续几十年的互联网幻觉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广大“宝可梦”粉丝来说,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一年。年初的“阿尔宙斯”加上年末的“朱/紫”,终于让人看见了全球最卖座游戏IP“洗心革面,不再摆烂”的决心;常年被当做高级收藏品炒来炒去的“宝可梦”卡牌,也终于有了正式的简中版本;更重要的是,在实现了横跨八个世代的“最强对决”后,小智终于成了宝可梦联盟的冠军,随之而来的是播放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宝可梦”TV动画完结,以及系列和主角的更替。
经历了二十五个岁月之后,小智(10岁)终于成为宝可梦联盟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好吧,你要说这事情到底有多重要,那倒也不至于。至少,我身边早没有了那种坚持追着TV版动画更新的朋友,而且比起新动画的主角是小智和哪位的女儿这种事情来说,显然还有些东西更加值得作为这篇文章的主题。
比如说,在日本的ACG互联网社区中,有个叫作“集团幻觉”的梗。你可以大概把它理解成某种类似于“曼德拉效应”的信息传播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包括“富坚义博的《猎人×猎人》重新连载”“《装甲核心》新作公布”,以及“《宝可梦:珍珠/钻石》重制版公布”……有意思的是,当这几件事情真的发生之后,就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它们当做了集团幻觉的再次爆发。
“集团幻觉”也是《装甲核心VI》在TGA上公布后捆绑最多的词条
当然,并不是所有风吹草动都可以演变成这种“集团幻觉”的。与传统的曼德拉效应不同的是,“集团幻觉”的成型似乎还需要满足另外两个条件:一是大众在快速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准确性偏差;而另一个更关键的条件则是,大部分人都在心中希望这件事情成真,并且认为事情应该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就像《装甲核心》粉丝们几乎每年都会祈求From Software发发善心那样。
而我接下来想说的事情,则是另一个“集团幻觉”的典型案例。事情就发生在“优胜回”顺利播出,“小智引退”与“宝可梦大师”等话题将社交网络刷爆的时候——在连串与“宝可梦”TV动画关联的话题中,只有一条名为“宝可梦特别篇动画化”的词条,显得尤其突兀。
“宝可梦特别篇动画化”
在“宝可梦”粉丝中,这算是一个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老话题了,每当TV动画进展不尽如人意或进入章节尾声都会有人提起。而在这次的趋势中,它再次扮演起了“TV动画最理想接班人”的角色——尽管,“新系列”的公布很快就浇灭了重新燃起的希望,“集团幻觉”也终究只是幻觉而已。
好像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这一直都是“宝可梦特别篇动画化”给人的感觉。
而这,也是促成了我想要简单聊一聊,顺便帮助自己和同龄人怀念一下《宝可梦特别篇》的根本原因。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宝可梦特别篇》(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SPECIAL)这部同样横跨了二十五年的漫画作品。
《宝可梦特别篇》是从1997年开始连载,日下秀憲负责编剧,真斗担当作画的漫画作品。和选用游戏中部分设定的TV动画不同,“特别篇”在最大限度地活用原作中的人物和故事脉络的同时,还在宝可梦的生态与人类斗争的描写里,加入了大量贴近现实的设定,让当时先接触到动画的玩家大感意外。
另外,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与所发生的地点,会随着游戏的迭代不停更替,算是“特别篇”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一章的主角的姓名,也会以游戏发售的版本作为标准设计。以1997年开始连载的第一章为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以游戏中主角为原型设计的“小赤”,而第二章虽然形象完全原创,但其姓名“小黄”,却来自1998年的《宝可梦:皮卡丘》,也就是英文版的标题“黄(Yellow)”。
除此之外,“特别篇”还有着被称为“图鉴持有者”的设定,即每章登场的主角们,都是拥有优秀能力的少男少女。类似这样的设定,一直被沿用到2019年开始连载的“剑盾篇”中。顺带一提,“剑盾篇”刚刚公布时,因为两位主角的名字槽点实在太多,曾引起过不少关注。
剑创人与盾希尔多米莉亚
其实,关于“为何特别篇迟迟不被动画化”的问题,在中日英等多国语言的网络社区里,也早已经是被讨论烂了的问题。几乎所有基于作品本身内容出发的观点都认为,比起当下正在播放的TV动画,“特别篇”的风格和内容都更加成熟黑暗,这多少与任天堂一贯对外形象有些不符。而对那些站在市场和商业角度的讨论者来说,在角色和剧情上解读方向的不同,最终一定会导致“特别篇”对已经播出的TV动画,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至今宝可梦公司都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一问题,但读者的猜测显然也已经从作品的属性上,说明了不少问题。
虽然“特别篇”在连载初期的定位,同样是面向低年龄层的“二次创作”作品,但包括自己独特的世界观设定在内,它的骨子里却比TV动画版多了一股传统战斗漫画的“狠”劲。在游戏和动画中,“宝可梦”世界经常被理解为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世界”,训练家间的较量像是一种简单的金钱交易,“宝可梦是一种危险的生物”之类的概念,在“阿尔宙斯”前也很少被提及。
“特别篇”的确将这种力量上的不平等,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对宝可梦指手画脚的训练家,也不过是单纯的“生命”;企图驾驭强大的传说宝可梦,更需要付出精神或肉体上的沉痛代价;不论是宝可梦还是训练家,都可能因为技能攻击而受伤甚至死亡。事实上,光是在前几章中,小赤就因为宝可梦们的攻击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濒死体验”。
在今天的日本社交网络上,类似“腐烂的可达鸭”“阿伯怪被斩成两段”“大甲夹碎脑袋”“小赤遭到踢击/冰封”这样带有冲击性的漫画截图,还时常引起不知情的网友们讨论,同时配上“大人看的宝可梦”等评价。
龙尾穿刺
同样,对游戏中玩家熟悉的角色进行重新解读和塑造,也是“特别篇”能够保持超长期连载和超高人气的根本原因。截至正在连载中的第八世代,算上三名原创角色,“特别篇”中已经累计登场了二十三名“图鉴持有者”,他们在性格、能力、手持宝可梦、经历,以及旅行的目的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他们有的遵循着玩家们在“宝可梦”世界的足迹,踏上了成为联盟冠军的旅程,比如第一章中的小赤与第四章中的沙菲雅。但在更多时候,这些主人公们却是出于被动,莫名就被卷入了毁灭世界的大阴谋当中,像是第七章中以“漫才师”为目标的戴亚蒙多和帕尔,第十二章中被闪焰团盯上而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的艾克斯与怀依等。
更出彩的是,对那些有着具体设定的道馆馆主、四天王、冠军,甚至是曾经在路边向玩家们挑战的“大众脸”NPC们,“特别篇”也花费了大量笔墨进行塑造,让人深刻感到他们也是这个作品世界观中重要的一环。
“日月篇”为止所有的图鉴持有者
至于坏人这边,比起动画中“不思进取”和“小打小闹”,“特别篇”中的反派可个个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恶”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能够轻易将宝可梦或人类视为无物,除了对于宝可梦特性与技能的活用之外,种种冲着取人性命来的战斗手段,也使得漫画衍生出了大量灵活运用训练家头脑,依托宝可梦能力的“规格外”战术。邪道至极的策略交锋,常常能给人在看“JOJO”般的错觉。
另一方面,虽然在设定上宝可梦联盟并不允许直接对训练家进行攻击,但为了更加准确地指挥宝可梦们的战斗,主角们常常会与宝可梦们站在一起。因此,即使是在公开正式的战斗当中,被卷入敌我的攻击也是家常便饭。这种对于训练师与宝可梦一体化的描写,让故事中每一场战斗都变得更加惊心动魄,也更加真实。
第一章中的战斗名场面——“胸部藏球”
更重要的是,“特别篇”并不是那种只想为玩家传达“正义必胜”童话故事。在有的时候,“残酷描写”只是它试图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手段,其中更是有不少篇章的故事,只能在主人公的败北,甚至生死不明的中结束。这些动画版来说极为忌讳的元素,却也阴差阳错地成了“特别篇”的优势与魅力。
在“特别篇”单行本发售的初期,出版社专门找来了宫本茂、杉森建、增田顺一等人来为漫画宣传造势。其中,“宝可梦之父”田尻智曾经在书腰上给出过这样的评语——“这是最接近我想要传达的世界的漫画”,这句话也常被粉丝们拿来佐证“特别篇的世界比动画更加真实,也更符合游戏设定”的观点。
对于有些年纪的国内读者来说,关于“特别篇”的记忆,可能大都来源于早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吉林美术出版社在2000年后推出的单行本漫画。根据当时的翻译习惯,国内版本多被称为《宠物小精灵特别篇》或《神奇宝贝特别篇》。第一章的主角也配合动画版翻译为了更接地气的“小智”和“小茂”,而我也是那个时候接触到了前三章的故事。
不过,你或许不知道的是,“特别篇”的结构设计,其实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
因为采用了一种被称为“纵断连载”的刊载形式,导致“特别篇”在连载的早期,并没有今天看起来的那么连贯。
在今天,“特别篇”的连载主场已经转移到了月刊漫画杂志《可乐可乐一番》
简单来说,“纵断连载”是一种稍微有点特殊的连载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将一部漫画拆分为多个部分,在复数的杂志上进行更新,《哆啦A梦》等作品也使用过这种方式进行连载。
对读者来说,如果不同时购入这几本杂志,就很难得知故事的全貌。这也导致了许多不知情的读者,在连载初期常常会出现故事内容跳跃,手持队伍不知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的情况。
为了尽量降低“纵断连载”带来的阅读障碍,“特别篇”每话的故事也都被设计得相对独立,到“黑白2篇”为止,每话的标题也清一色地使用了没有什么连贯性的“VS×××(宝可梦)”为基础格式。
在每卷的开头标注主角们的队伍情况,算是“特别篇”单行本的惯例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连载方式,才让“特别篇”在前三章连载结束之后,更加积极地玩起了“多路线”的设计。
在第四章的“红蓝宝石篇”中,故事被分为男主角路比与女主角沙菲雅两条路线,作为竞争对手的两人被分别安排到了不同的杂志上进行连载,目的就是为了给只订阅了单本杂志的读者一种“跟着其中一方冒险”的感觉。而通过单行本的发售,读者又可以一口气补全另一方所发生的故事,这让跟着连载读完故事的订阅读者和一口气看完单行本的读者,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
即使从单行本入坑,“红蓝宝石篇”也提供了整个“特别篇”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强烈推荐所有人阅读
不过,即使是这样总能搞出新鲜玩意儿,拥有超长连载周期,有着“下到个位数,上到六十多”的超大跨度读者层的“特别篇”,也并非过得一帆风顺——甚至换句话来说,它能够活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进入第五世代后,由于《宝可梦》正传游戏发售周期的短缩,加上原本的连载杂志休刊等客观问题,导致“特别篇”的更新严重滞后,许多内容甚至在单行本中才被补全。“黑白2篇”更是在故事刚刚起步不久就被迫停止更新,让期望“黑白篇”中某个超重要伏笔快点回收的读者们,苦等多年。
而即使是在已有的粉丝群体中,也有不少读者对于“特别篇”当下的状态表示质疑。
就像几乎所有长期连载作品都会遇到的问题那样,日下秀憲的剧本也被人吐槽过“越来越拖沓”。不过在那之前,“画师更替”才是被提及最多的理由。
在第三章“金银篇”连载的过程中,原本担当作画部分的漫画家真斗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作画的工作,也就这样被转交给当时正好在为“新漫画没能成功连载”发愁的山本智手上。在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时,山本智也坦言,自己毕竟也是大人,担当人气游戏改编漫画作者这样的好事当然想掺一脚——
只是,没想到这么一画就是二十多年。
“说实话,其实都是为了钱。”
想也知道,作画者的更替会带来什么问题。真斗和山本智之间较大的风格差异,很快便引起了部分读者的不满。在连载再开的初期,后者也曾经试图模仿真斗的画风,却也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批判。直到作为全新篇章的“宝石篇”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独立和精彩的故事,山本智在“特别篇”上的个人风格,才被彻底奠定。
但就算是这样,类似于“金银之后没有特别篇”的言论,直到今天仍旧是不少“遗老级”读者拒绝“特别篇”最爱用的句式——这也算是不少涉及“世代交替”问题的文艺作品,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了。
上图为真斗绘制的“红绿蓝”三人,下图则为山本智绘制的多年后版本
而离开“特别篇”的真斗这边,也再没能迎来“特别篇”时期的大红大紫。
在基本康复后,她依然以个人身份进行着漫画的创作。在不定期进行商业作品连载的同时,还以个人社团的名义,自费出版了大量漫画,积极参与着最传统的同人售卖活动。可她作为开创者,与“特别篇”之间彻底断绝的缘分,却成了粉丝们心中最大的遗憾。
真斗在2023年上传至社交网络的第一张插画
好在,即使历经坎坷,但真斗和其他创作者的足迹,连同几个世代的读者记忆,仍旧留在“宝可梦特别篇”中。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宝可梦特别篇”生来就带有某种“特殊性(SPECIAL)”,这让它即使在丢失了某一部分受众后,依然一直维持着某种奇妙的热度。而当你在读过“特别篇”之后,小智的故事便再也无法填补你对于“宝可梦”世界的遐想——倒不是说谁更优秀,只是“宝可梦特别篇”太过特殊,它无法被别的作品替代。
或许,在很多很多年后,“宝可梦特别篇”还会登上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榜,理由仍是宝可梦动画出现戏剧性变故,到时候人们仍会产生这样的“幻觉”——
“宝可梦特别篇又要动画化了。”
文章转发自3DM游戏网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