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模玩的成年人到底算“现充”还是“阿宅”?
- 游戏研究社
- 2021年12月23日11时
要是在十几年前,谁家的醒目位置摆放着赛车模型或是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多半会被问起:“这是您家孩子玩的吧?”
毫无疑问,“小孩子才玩玩具”的观念在很长时间里深入人心。但不知不觉间,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不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里,“成年人玩玩具”正在成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逢年过节,网上就会冒出各类“高价模玩惨遭熊孩子毒手”的新闻来,这起初反映的是玩具在老一辈人眼里都是些哄孩子的便宜货。但随着这类新闻日益增多,反而起到了宣传效果,让许多不玩这类玩具的人们也间接理解了模型玩具的经济价值与收藏意义。
在“洪水中救出高达模型”的新闻评论里,“这么大人还拿玩具当宝”的言论也已不多见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这些小玩具,将它们摆放到工位和家中,用来装点身边的环境……这些玩具不见得有多昂贵,多稀缺,却是玩家们自身个性与喜好的投影。
各类动漫影视热门IP与形象“模玩化”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吸引着爱好者们打开自己的钱包
凡此种种,都让大众逐渐对玩具产生了新的看法,对“这么大人还喜欢玩具”的质疑声渐渐淡去。不过新的疑问也由此产生:成年人热衷模玩到底该算作“时髦爱好”还是“宅向文化”?
1
大众认为模玩“时髦酷炫”,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各类拼装模型的印象。
从简易拼装的宝可梦到复杂讲究的“钢普拉”,从可以改换形态的变形金刚再到能跑赛道的四驱车……尽管难易度大相径庭,但这类拼装模型大多需要玩家们从无到有,用零部件组合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玩具。
剪零件、磨水口、渗线勾线、补色……拼装一个模型的每一步都大有讲究
对喜爱这类模型的玩家而言,将模型拼装成说明书上的样子只不过是基础中的基础。他们更大的追求是对模型进行修改、涂色、重组,结合自己的创意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世界高达模型大赛”正是这类模玩的一个展示舞台
即便是那些无需组装的成品玩具,在发烧友们的手中依然只是块“璞玉”,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进行“雕琢”:可以为了实现更好的造型,给玩具制作配件,甚至改造玩具本身。
像这样把SHF玩偶拆解装灯也算是基本操作了(来自B站用户摸鱼颖)
除了修改自己手中玩具以外,更有甚者,会配合这些玩具去改变自己。比如,《奥特曼》以及《假面骑士》系列每年都会推出新款变身玩具,它们有着花样繁多的声光效果,购买人群除了儿童就是为数众多的成年人。一些发烧友还会收集、穿戴相应的皮套,追求更加身临其境的“变身”。
你或许也见到过一些特摄爱好者身穿皮套,化身为奥特曼或是假面骑士等角色(来自B站用户西土瓦了一王大可)
比起Cosplay的服装道具,这些造价高昂的皮套本身也更类似于玩具,具有较高的收藏与展示价值。同时,为了呈现有如真正英雄的外形,展现较好的穿戴效果,特摄爱好者们还会坚持锻炼健身,塑造体型。
你在健身房里遇到的死命撸铁的汉子,心里默念的没准是“我也要变成光”
不难看出,模玩早已融入这些发烧友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外界看来,他们的这项爱好也确实时髦,充实且阳光外向。
2
但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所以相较于DIY模型,各类ACG主题的手办雕像更受欢迎。
早些年,手办和雕像通常都会被视为“宅物”,是沉迷于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才会花心思收集的物品。但如今这类玩具早已变得大众化,模玩爱好者在家里摆个《火影忍者》或是《龙珠》角色的雕像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模玩开箱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朋友圈常见内容
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十年间ACG文化在国内的普及,诸如动漫、游戏、影视等爱好者群体都在过去的十年里极速扩张,也让这些作品中的角色知名度接近甚至超过“米老鼠”“Hello Kitty”等常规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形象。
对于《魔兽世界》的玩家们而言,在书架上摆一座阿尔萨斯的雕像或许比摆关公像更能镇宅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角色是陪伴童年的伙伴,是投注过感情的对象。但忙碌的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富余的时间去追最新连载的动漫,在游戏中寻找快乐。但如果,下班回家一打开门,看见熟悉的角色们出现在眼前,多少能回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看动画打游戏的时光,缓解精神上的疲劳。
也有玩家早已不满足于摆放现成的玩具,将电视机也装扮成NS的样式
而在情怀等情感因素之外,让模玩被更多人热爱的另一大原因,则是近年来模玩做工质量的显著提升。
不同于早年模型手办质感普通却售价高昂,只有死忠粉丝才会为之买单;如今这类模玩造型愈发细腻精致,美术风格也更加大方得体,一些杰出作品几乎可以比肩艺术品,完全登得上大雅之堂。但售价又在寻常玩家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
这类模玩现如今已然称得上是雅俗共赏
这种工业层面的进步,也离不开模玩市场本身的扩大,而这背后也涌现了不少国内玩具工作室的身影。从早期的纯代工和山寨品,到后来的联名作品,以及越来越多的原创IP,国产玩具的设计与生产水平在几年间完成了巨大飞跃。
开天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不论是构造简单的扭蛋玩偶、造型多样的景品手办、还是精雕细琢的中型雕塑,大多能还原出虚拟角色的美感,再配合“玩具摄影”“定格动画”等形式的二次创作,即便是不认识这些原作的旁观者,也能直观感受到这些玩具的欣赏价值。
一段流畅的定格动画需要给玩具摆拍上千张动作微调的照片,足以体现玩家的热情与耐心
这和小时候坐地上手拿飞机和玩偶上演的“过家家”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种孩童的“想象力”与成年人的“技术力”相结合,得以让模玩爱好者产生情感连接,有所触动并会心一笑。
所以模玩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也确实离不开宅文化的发展,相似的童年回忆,历经多年,再次因这些玩具而产生共鸣。
3
事实上,“宅”和“现充”之间本就不存在什么对立。
“宅”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御宅族”(OTAKU),指的是那些沉浸投入于爱好之中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具备充沛的相关知识,也或者是有着杰出的动手能力。
很显然,这本不应该是个贬义词。
对于御宅族的偏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统媒体的曲解,他们以一种傲慢的态度来审视这一人群,也让“宅”成了一个揶揄用的称谓,尤其是针对ACG爱好者,以及由此衍生的玩具文化。
近年来,这种状况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得到显著的改善。
除了玩具摄影、定格动画这些门槛较高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模玩爱好者的热情与专业性,就连简单的开箱与介绍,也逐渐让大家认识到这并非什么古怪见不得人的爱好,而拥有相似童年的人群更能感同身受。
小时候沉迷过《变形金刚》的观众谁会不想要个能自变形的擎天柱
模玩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走向了更多人。
一边是模玩爱好者群体日益增长,另一边则是国内鲜有较为垂直的模玩交流社区。
过往的模玩爱好者要么零星散布在各类主流社交平台,难觅拥有共同语言的同好,大多只能“孤芳自赏”;又或者是聚落式地集中在一些论坛子版块甚至是聊天群,环境相对封闭,新人也难以融入。
近日上线的“磕物”算是对于改变现状的一次尝试。
这是一个围绕“模玩”建立起来的社区,“模玩”本身就是焦点,成为主角。由此,在磕物形成拼装模型、可动人偶、雕像、成品机甲等延伸分区。而在更加大众化的社区里,这些子内容大多被混为一谈。
许多模玩圈的代表性玩家也已经入驻了磕物,在这里分享自己关于模玩的心得
磕物就像模玩爱好者的一片专属“自留地”,大家对模玩都有着基本的共识。不论是作为欣赏者还是分享者,无论是“简简单单开个箱”还是上传自己制作的定格动画片段,用户都可以和同好们畅所欲言。
而除了给爱好者们提供交流平台以外,磕物也包含了模玩玩家们所需要的实用功能。尤其是“玩具百科”,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到自己心仪模玩的具体信息,也能让玩家有如逛集市一般游览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分类,正契合了当下新老模玩爱好者的需求痛点。
磕物也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玩家们一起来共建、完善玩具百科
而随着开天工作室、TOPTOY、米糖文创等知名模玩品牌、工作室的入驻,用户也可以在磕物了解到各类模玩的最新资讯以及专属的优惠活动。磕物本身也致力于为模玩爱好者带来好价商品和独家尖货,以及更贴合模玩爱好者需求的购物保障。
磕物正尝试通过平台自营和厂商直营等途径,为苦于黄牛炒货的玩家们建立“原价购”的渠道
磕物是一个垂直而专业的社区,也是模玩进一步走向大众的证明之一。同时也表明,模玩背后的爱好者群体与他们的创作能力已经足以形成一股潮流。
结语
回首过往,模玩走出“孩童专属”的偏见并不容易,这是历经几代爱好者的积累与努力才逐渐实现的转变,面向未来也依旧道阻且长。
对于模玩本身而言,它们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注定将走向更广阔更成熟的受众群体,但优质模玩也确实面对着产能瓶颈、消费脱节等现实问题,依然是模玩爱好者的切肤之痛。
虽然模玩爱好者们逐渐甩脱了旧有的刻板印象,随着圈子扩大,原本小众内成熟的话语体系也被打破。但是大众对于模玩也产生了不少新误解:比如“矫枉过正”误以为一切模玩都很费钱;又或者是对不同类别的模玩有所偏见:一样是玩手办,玩漫威主题的钢铁侠就会被认为是“潮”,收集初音未来的就可能被认定是“宅”……
而像磕物这样专注于模玩文化的垂直社区,或许能成为交流平台,并且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模玩爱好者们也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磕物APP,进入这个专注于模玩文化的,一探究竟。
想和游研社的有趣伙伴一起共事吗?
我社招聘正在持续进行中
短视频、海外媒体运营、文字编辑虚位以待
文章转发自游戏研究社,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