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如潮跌至差评如潮,这款卖了300万的“国产之光”怎么就不行了

  • 游戏茶馆
  • 2022年10月19日06时

文/黑猫

导语


一款没有“涩涩”的黄油你还会玩吗?

纵观今年的国产游戏,只能用“一片萧条”来形容。相比去年几个百万级别的黑马爆款,今年销量不错的产品都屈指可数。不过,你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其中其实隐藏了一个销量超300万(根据Steam评论量保守估计)的顶级爆款,那就是被誉为“国产之光”的《Mirror 2: Project X》。

不过就在半个月前,这款昔日“国产之光”的命运迎来了一场巨变。在短短一天内,《Mirror 2: Project X》在Steam平台的口碑遭遇了腰斩式下滑,原本好评如潮的评价被玩家的差评所淹没,以极快的速度跌至谷底。

截止目前,这款游戏的最近评价已经跌至2%,甚至让隔壁“万年老一”的玩家产生了危机感,想要组队去刷好评以确保自家游戏差评榜榜首的宝座。

很难想象,会有一天国内玩家对一款国产黄油恨得这么痛心疾首。然而其实在6月底,我在整理上半年国产游戏销量榜时,就已经对此做出了一番“神预言”。

一家以“涩涩内容”起家的黄油厂商,对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势必会引起玩家的口碑反噬。然而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下,打擦边球的游戏内容往往会连坐到开发厂商,明哲保身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在“玩家”和“涩涩”之间,《Mirror 2: Project X》显然做出了一个最坏的选择。

01

“黄油之光”

谈到《Mirror》,可能大部分国内玩家都有所耳闻。在2018年左右,Steam的国产黄油还处于“幼儿园”阶段,以极其简单的玩法比如连连看,找不同搭配几张极其廉价的CG,成为了大部分国产黄油厂商的财富密码。

清一色的6元白菜价,也让购买的玩家有了一丝安慰感,毕竟都这个价格了,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不过就在国产黄油集体摆烂之际,被誉为“黄油界救世主”的《Mirror》横空出世,以精美的LIve 2D搭配上时下火热的三消玩法,几乎降维打击般横扫了整个国内市场。

随后一系列的“去兔子补丁”更是让不少玩家打开了新世界,极为简单粗暴的内容一时间把《Mirror》送上神坛,超500万的销量(也有传言称1000万)也坐实了国产黄油耶路撒冷般的地位。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会看到《Mirror》成为了打折必买榜的“常客”,给出的推荐理由也非常的简单直接“这就是新世纪的黄油圣经,相信我,你会来感谢我的。”一时间风光无限的《Mirror》开发商也在后续推出了不少衍生产品,尽管销量不错,不过大部分玩家都在期待续作何时降临。

时间来到了2020年,官方在公告中突然官宣了《Mirror2》的项目,并表示续作将会沿用3D模型,随后公开的首个PV也让粉丝们感受到了3D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感。

然而就在这之后,一系列“迷之操作”也奠定了《Mirror2》如今的败局。

02

消失的产品

如果你关注过最初公布的游戏截图,你会发现最早的《Mirror2》和现在《Mirror 2: Project X》其实是两个产品。

因为在此期间,其实发生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就在《Mirror2》公布之后不久,开发团队曾在Kickstarter发起过一次众筹,总金额50万美元的目标最终只有3000名玩家筹到了67553美元,这次众筹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在当时,大部分黄油厂商都是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思路去赚“快钱”,一个月一款产品的上线速度也几乎是家常便饭。而《Mirror2》一上来就定下了50万美元的目标也让不少玩家感到匪夷所思,甚至有不少认为厂商不会圈钱跑路。

从众筹的介绍页面来看,《Mirror2》早期的思路是沿用1代的设计框架,即保留三消玩法的同时,继承了前作产品的人设和世界观,并以3D画面这种更成熟的方式来表现原作中的“精髓”。

按理来说,即便是5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对于坐拥近500万LSP玩家的《Mirror2》也并非不是可能。然而很多人都认为,众筹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众筹奖励上。大部分游戏产品进行众筹时,会划分不同的众筹等级,而花费越高的等级,厂商为了吸引玩家往往会设立更为稀有珍贵的奖励和周边。

不过《Mirror2》的众筹显然遵循了“众生平等”的原则,最高级别的1550港元“Obsidian Mirror”其奖励不过区区12个全DLC激活码,按照现在100港元的均价,买了这个级别的玩家甚至还亏350港元。而低一档仅需1160港元的“Diamond Mirror”居然设置了同样的奖励。

甚至在所有的众筹区间内,除了游戏本体Key和DLC,你几乎找不到其他任何的周边产品。这种过度“用爱发电”的方式让一批粉丝感到匪夷所思,众筹一波跑路的说法也在此时不胫而走。

当然,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款早期的《Mirror2》变成了如今依旧尚未怎么露面的《Mirror 2: Project Y》,然而这次被粉丝称为“降智”的操作也让整个产品蒙上了一层阴影。

03

没有“涩涩”的黄油

在官宣失败众筹的一年后,2021年9月官方放出了《Mirror 2: Project X》第一张人物截图,原先的写实3D变成了如今的卡通3D。尽管如此,存活下来的开发商也让不少玩家感到一丝安慰,至少《Mirror 2: Project X》还活着。

到了12月初,发售PV正式公布。新人物,新剧情都让粉丝欢呼雀跃,尤其是最后仅仅一撇而过的《Mirror 2: Project Y》,再度让粉丝看到了“黄油之光”的崛起。

2022年1月21日,《Mirror 2: Project X》正式发售。除了游戏本体外,DLC服装,游戏壁纸,COS图片,1代本体各种福利送到飞起,国内的LSP玩家们纷纷毫不客气的自掏腰带,买一份送三份的玩家比比皆是,堪称“提前过年”。

然而很快有玩家发现,《Mirror 2: Project X》尽管在画面,剧情,玩法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却唯独没有玩家想要的“涩涩”内容。不过考虑到游戏正处于EA期间,大家都认为“来日方长”。而与此同时,发行商悄悄锁了《Mirror》本体的国区,让不少玩家嗅到了一丝不对的味道。

按照惯例,发行商锁区一般是涉及了R18纯色情的内容,而采取的一刀切的自保方式,然而《Mirror》1代锁区却没有锁2代这种“骚操作”着实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随后,其他角色剧情线,家园系统,DLC服装陆续上线,唯独看不到“涩涩”内容的玩家有点急了。就在这时,《Mirror 2: Project X》迎来了第一次口碑下滑,评价变成了多半好评。

到了8月,创意工坊的关闭给了玩家第二次打击。官方表示,Steam平台以“传播社区规则禁止的内容”为由,暂时隐藏了创意工坊对玩家的可见性。这一操作直接断绝了玩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可能性,而官方依旧在“涩涩”方面不作为的举动让LSP玩家大为恼火。

最终,所有的矛盾在9月底一触即发。官方发布了名为“致玩家的一封信”公告,其中明确表示《Mirror 2: Project X》是一款16+游戏,彻底葬送了这是一款18+“黄油”的谣言。

除了对于误导玩家表示道歉会开通退款渠道之外,还提到开发团队本质上是以3A的目标在开发游戏,将会尽可能的追求更高的游戏品质。

这种已然忘了“初心”的举动宛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迅速点燃了玩家心中积怨已久的怒火。而随后一大群想要退款的玩家就惊讶的发现,退款渠道不仅不是来自于Steam官方,而且这个第三方平台居然还被墙了,导致大部分玩家无法直接登录退款,此外,要求steam账号和密码,支付凭证,支付宝账号等私人信息也让玩家感觉官方诚意不足。

至此,《Mirror 2》成为了首个最快达成好评如潮跌至差评如潮成就的国产游戏,就连相关贴吧的图标也被替换成了小丑头像,每天你都可以看到网友们在这里交流“小丑心得”。

一款原本玩家喊着“求求你赚钱点吧”的国产神作就此陨落,与之而来的是来自各方的口诛笔伐,其衰败速度让国产七大奇迹都为之汗颜。

04

信任危机

如今,作为开发商的NIJICO早已官宣,《Mirror 2》将会由XYZ三款产品构成,除了已经上线的三消玩法X之外,Z也已经在Steam页面上线,根据介绍这是一款二次元风格的模拟经营开发世界游戏。至于最为神秘的Y,除了已知是一款由UE4开发的产品之外,其他信息官方一概没有透露。

写到最后,我并不想单方面去讨论到底谁对谁错,作为一款售价仅6元的独立产品,《Mirror 2: Project X》无论是游戏画面还是内容丰富度上,都已经远超6元游戏这个范畴。不过就和大部分义愤填膺的玩家所说一样,其实他们并不在乎那6块钱的退款,也不在乎游戏是否有涩涩,而是感觉自己从始至终都受到了欺骗,咽不下这口恶气。哪怕开发商早点公开表示,这是一款16+的游戏,最后都不会演变成这样的局面。

游戏的EA阶段,可能对开发团队是一个打磨完善产品的绝佳机会,而对大部分愿意付费的玩家来说,这更像是一场信任交易。只不过在经历了各种国产EA游戏的“洗礼”之后,这份信任还能维持多久,可能就不得而知了。




联系作者请点击






推荐阅读

每一个「在看」,都是鼓励

文章转发自游戏茶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