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游戏发展阶段概述
如今,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全球已逐步迈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水平已上升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云游戏是游戏行业走向精品化、智能化的标志,作为数字娱乐的典型应用,其高度依赖的云计算、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是产业数字化发展重要的底座支撑。云游戏的快速发展也将推动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升级完善,助力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形态的快速构建。从云游戏初次被提出到如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理论可行走向技术可行(2000-2009):从云游戏概念的提出至OnLive正式发布其云游戏服务的这个时期,产业发展受限于基础设施和网络条件等因素,处于萌芽状态,整体处于技术探索期。
2、技术可行走向技术成熟(2010-2018):这一阶段,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巨头和初创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各种云游戏技术方案和业务模式。2012年,Sony通过收购Gaikai获得云游戏相关的技术,并在内部开始云游戏产品的研发,并于2014年推出PlayStation云游戏服务。2018年谷歌推出ProjectStream,微软发布ProjectxCloud,同年,华为云也在云电脑中推出云游戏服务。
3、技术成熟走向商业可行(2019-2020):2019年开启了云游戏元年,云游戏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众多企业纷纷布局云游戏赛道,海外谷歌、微软、索尼、英伟达在云游戏领域投入继续扩大,国内电信新国脉、移动咪咕、联通小沃、腾讯、网易等都相继推出了云游戏平台,同时也诞生了海马云、云天畅想、蔚领时代、视博云、移动云等云游戏技术服务平台企业。随着国内外头部企业的深入布局,技术更新迭代加速,体验和成本控制趋于成熟,云游戏产品密集发布,云游戏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云游戏场景不断丰富,延伸出云游戏+直播、云VR/AR游戏、互动影视视频、云游戏试玩分发的多场景应用。云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和可观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各巨头资本和金融资本争相入局,进一步促进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技术创新的加快。
3、商业可行走向商业腾飞(2021-2025):2021年开始,云游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用户规模、市场规模方面都有大幅增长,随着5G网络和新型终端、高密度GPU服务器、虚拟化、音视频编解码、边缘计算节点等核心能力的逐渐完善,云游戏的用户体验逐步提升、运营成本逐渐降低、高品质内容初步显现、算力复用场景逐渐丰富。不过,技术的演进、模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用户的习惯都不会一蹴而就,如同传统网络游戏般一夜暴富的神话将很难降临。国内云游戏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显现,逐步进入先发者围绕抢占高品质内容构建护城河、巨头基于自身优势构建生态体系的新阶段。整体来说,云游戏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技术成熟走向商业可行”与“商业可行走向商业腾飞”的交替阶段。
2021年新加入云游戏赛道的新生势力和企业数量、融资数量高于2020年,代表性优质内容相继出现,《云•原神》上线后取得的良好口碑,进一步验证了高品质内容和良好体验是云游戏成功的关键。阿里巴巴发布全新品牌“元境”,提供云游戏研运一体化服务平台,从服务“点对点游戏云化”向支持“大规模云移植”和“云原生游戏”迈进。同时,云微端商业模式被产业高度认可,其在促进用户及收入规模化增长层面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游戏内容商将游戏主动上云的意愿更加强烈,大型端游、重度手游等高品质游戏逐渐微端化、移动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2021年到2023年,云游戏产业将进入“云化”到“云原生”的重要过渡阶段。在元宇宙概念及数字经济的催化下,云游戏核心技术有望再次突破,预计在2023年后,云原生游戏会迎来新的转折点。
二、云游戏市场规模分析
2021年,中国云游戏市场收入已达4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3%。2022年将会成为中国云游戏市场的爆发拐点,收入增至7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1%。预计至2025年,云游戏市场收入将达到342.8亿元。自2020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8%。
图1:中国云游戏市场收入统计及预测
中国云游戏市场收入在未来五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动:
优质内容接连产出,激发用户消费意愿。2021年下半年,《云•原神》发布后市场反馈良好,游戏活跃人数和玩家付费金额均提升明显。取得良好市场口碑后,米哈游迅速扩充其云端算力资源,并积极着手研发下一代云游戏产品,其上下游各环节现有参与者布局扩展,同时也吸引了新参与者加入云游戏阵营。在优质内容的产出可以有效带动商业模型跑通的案例证实下,行业信心明显增强、布局节奏加快。其它游戏巨头公司也呈现加码布局的趋势,助力突破云游戏“优质内容不足”的瓶颈。未来,头部厂商凭借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不断强化其游戏产品矩阵,内容的丰富将调动起C端消费者的参与、下载、付费的意愿,扩大云游戏的市场收入规模,这一趋势将在2022年至2023年得到充分体现。
运营商在云游戏领域加快部署节奏,利用其网络及流量优势全面布局。我国运营商具备先天的网络带宽成本和用户流量优势,目前已在掌上营业厅、机顶盒、大屏端、VR端等多入口布局云游戏,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已将云游戏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运营商入口的云游戏用户规模扩张,将反向助力运营商的网络服务业务与场景多元化,这是运营商推动云游戏布局的自驱力来源。同时,借助运营商势能,云游戏上下游产业链也将获得足够的支持,提高产业链参与热情,推动云游戏产业蓬勃发展。
元宇宙概念加速落地,催化游戏等娱乐场景体验感持续改进。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集中了资本圈、媒体圈和互联网公司的高度关注,当前技术背景下游戏作为元宇宙的主要载体,是元宇宙世界的早期雏形。元宇宙概念爆火以来,各类底层基础技术提供者、相关游戏公司、游戏内容创作者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2022年,元宇宙底层技术相关的服务器厂商、云计算厂商会领衔发力,此类技术的发展将助力云游戏画面不稳定、卡顿等问题的优化和解决。尤其是在元宇宙概念下,虚拟游戏内容和现实世界的联动将明显增强,这使得玩家的游戏体验更加真实,付费意愿增强,提升云游戏市场收入。
云游戏与其他形式相结合使得用户覆盖范围更广、付费场景更加丰富。云游戏及上下游环节的技术参与者可以和更多场景发生关联,例如云游戏和VR、直播、广告、购物等场景的融合。在更多场景植入“云体验”的概念,可以扩大潜在玩家与用户的覆盖范围,提升云游戏用户渗透率。同时,场景之间的结合使得云游戏付费场景更为丰富多样,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三、云游戏用户规模分析
2021年,中国云游戏月活人数已达到6220万人,同比增长64.1%。到2022年预计增至9910万人,实现59.3%的高速增长。
图2:中国云游戏月活跃用户人数统计及预测
随着云游戏核心技术的突破及流量平台的用户转化,到2025年中国云游戏月活人数有望达到2.5亿人左右。中国云游戏月活人数近两年内的快速爆发受到以下原因推动:传统游戏增长乏力,云游戏打破游戏用户规模和生命周期天花板。在传统游戏形态和各既有赛道玩家格局日趋固化、短视频/直播等行业高速分流用户使用时长的背景下,云游戏将以其更低的终端硬件门槛,更低的进入游戏的时间成本,以及多端融合、便于拓展的技术特性,带来新增用户的同时,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
云游戏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云游戏体验全方位升级,更多玩家愿意尝试云游戏并转化为活跃用户。2020年后,5G商用部署节奏逐步加快,边缘计算服务节点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编解码核心技术快速提升,同时,更多终端厂商推出云游戏相关的终端、外设产品。支撑技术的全方位升级,使得部分云游戏体验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游戏的水准,更多玩家开始尝试选择云游戏服务,加之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使得玩家得以留存。
互联网平台、超级流量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的潜在推动与运营商各端应用的跳转引流,都将提供玩家更多接入云游戏的入口。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 0 2 1年2月抖音月活已达5.5亿,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月活达到5.7亿,且两家公司均已在布局云游戏相关业务。作为国民级的超级流量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引流能力将大力助推云游戏的普及和其影响力的提升。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和云游戏参与者重合度高,更多的云游戏参与者也在借力头部互联网平台或其他如抖音、快手等其自带流量优势的平台,推动云游戏在其他平台用户群体中的快速普及,形成中国市场特有的入口优势。另外,运营商在自有渠道推广普及云游戏的相关内容,将云游戏业务作为主推方向之一,实现将普通消费者引流至各自旗下的云游戏平台,这一举措将推动更多的云游戏玩家加入。
新客厅经济加速催化,云游戏大屏化趋势逐步显现。疫后时代宅经济背景下,大屏作为新的云游戏接入方式,有望与PC、移动端并行,成为主要的用户入口之一,为云游戏市场带来更大的用户基数。云游戏与大屏场景打通已经成为众多厂商着力布局的技术路线,更多的用户入口将使得云游戏的用户覆盖、场景覆盖更加多元化。
云游戏优化下载转化率,提升运营与分发效率,被更广泛采用。在近年来互联网“快餐文化”的加速催化,大部分用户期望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游戏行业正持续往精品化方向演进,其下载安装包体量不断增大,各分发渠道的下载转化率面临挑战。游戏云化后包体变小,将以更短的下载时间,更高的用户转化率,迎合国内游戏、互联网行业日益提升的“效率化运营”诉求,从而被更加广泛、深入地采用,云游戏用户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各大游戏平台接连推出云试玩,入口进一步放大。目前国内各大游戏平台接连推出了云试玩入口,如哔哩哔哩游戏中心基于元境的云游戏技术服务推出云试玩功能。此类入口直接将传统的端游、手游用户转化为早期的云游戏体验者,形成导流效果。
四、全球云游戏产业地图
云游戏重塑了游戏产业格局,并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分布,产业链雏形已基本确定。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元宇宙概念的加速催化,新生势力不断加入,头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呈逐步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