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的《明日方舟》动画,不止是“能动就行”

  • 游戏研究社
  • 2022年12月18日11时


完结只是开始。

在《哆啦A梦》的故事中,曾经出现过一个装置叫做“漫画箱”,只要把黑白的漫画放进去,就能放映出彩色的动画,那绝对是我儿时最憧憬的梦幻道具,能够让喜爱的角色真正动起来,本身就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明日方舟》的忠实玩家,《明日方舟:黎明前奏》动画的播出,让我重温了一次圆梦的快乐,看着陪伴了自己许久的“纸片人”,蹦蹦跳跳地活跃在荧幕上,确实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而随着最近动画正式完结,如果为鹰角这次的尝试做一个评价,我想比起能创造的商业价值,《黎明前奏》更像是送给玩家的一份特别礼物。

它不是很完美,但给了方舟玩家一种崭新的期待。

1

长期以来,从“游戏”到“动画”之间的跨领域交互,总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和《双城之战》双双给出满分答案后,“动画”与“游戏”的跨行业互动,成为了游戏厂商不可忽视的赛道。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每部游改动画都能到达那种破圈级别的高度,受限于各种因素,手游改编动画往往是从玩家向的角度出发的。

动画宣传图

因此自《黎明前奏》正式放出预告PV后,许多网友都贴心地互相打着“预防针”,提醒人们对动画的期待不要拉得太高。

来自制片人“唯老师”的预告,官方玩梗

事实证明,从纯粹的动画质量来看,《黎明前奏》并非佼佼者,但它确实发挥了动画媒介独有的长处。

《黎明前奏》所演绎的故事,对应着游戏最开始的章节,严格来说是从新手教程开始,对方舟老玩家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段“有些年头”的情节。

在《明日方舟》的世界中,存在一种可怕的“矿石病”,玩家扮演的角色“博士”,作为医疗企业“罗德岛”的智囊核心之一,也是研究“矿石病”的顶端人物,同时是主角“阿米娅”最亲近的人。

当阿米娅带领罗德岛,不计代价地前来营救因故沉睡许久的博士,本以为能依靠博士的智慧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却发现博士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一切都瞬间化为了泡影。

如此沉重的打击,单靠文字并非三言两语所能刻画,体现在游戏内,为了避免游戏陷入“教程冗长”的情况,这里的故事基本被几笔带过,紧接着便进入了“实机关卡”,可以视作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待到动画再次演绎这一幕,人物表情的特写、语气的动摇……利用这些动画独有的号语言,将绝望之情瞬间展现出来。

神态的表现力有时远胜言语

这个桥段我来来回回看了十多遍,倒不是因为我有“虐待狂”的爱好,而是这段演出十分符合我内心的预想,如同一幅尚有空缺的画卷,如今终于补上了融洽的妙笔,遗憾得以消散,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观摩。

《黎明前奏》对于人物的立体化展开,绝不是简单地加戏,而是让人物的行为动机都符合游戏中的描写,一切都有迹可循。

举例来说,当博士身体虚弱到呼吸困难时,阿米娅会温柔地轻抚博士的后背,展示出了她对博士无微不至的关心;

在争论是否要发起计划之外的战斗时,队友杜宾因为曾经失去战友的伤痛,而极力抵制节外生枝;

Ace队长在营救时不仅接住了人质,也接住了晕厥的敌人,展现出了Ace和罗德岛坚守的善良信条。

这些情节不曾存在于游戏之中,但它们在荧幕中却很合理,能够让熟悉游戏的观众觉得“就应该是这样”,既符合原作的设定,又强化了人物在玩家心中的印象,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的改动。

而在八集的动画中,声优对于角色的诠释可谓是可圈可点。尽管中日两版的并存,照顾了更多的观众,但平心而论,日配版在情感的把控上更加令人钦佩,最为明显的便是主角阿米娅的表现,游戏中她所具有的不成熟、温柔与坚毅,都与黑泽朋世的声音完美地相融一起,足以令玩家为之动容。

第七集中的这声呐喊,令人揪心

这些由动画所带来的美好,玩家也大方地表达出了赞美。只要开启弹幕,便能感受到玩家们的欣喜满溢开来,而随处可见的“方舟梗”,更是能让玩家的快乐与观感放大无数倍,因此打开弹幕,与其他玩家相伴共赏,一定是《黎明前奏》最正确的观看方式。

归属感

2

能将游戏做成动画,也是建立在《明日方舟》剧情质量的基础之上。

在摆脱了刚开服时产能不足的尴尬后,如今《明日方舟》的更新频率与从前相比,可谓是大幅提高,一度让玩家们有些不适应。

与之相伴的,则是游戏在剧情上的高质量推进。方舟虽然是一个塔防游戏,但在剧情层面可谓毫不含糊,设定上的辛勤耕耘,最终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让玩家在游戏中能感受到多元的文化主题,和新鲜感不断的阅读体验。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设定

而随着故事在较为稳固的世界观上不断延伸拓展,游戏的文字量也不断攀升,例如在最近的“叙拉古人”活动中,纯文本量已经突破了二十万字,而这个数字在方舟剧情历史中,也仅能排到第二名。

因此一个方舟玩家,往往需要关注两类视频博主,一类让你“抄作业”,教你轻松过关,另一类则是能为你讲解剧情,为你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

但在构建生动世界的同时,海量的文字演出同样带来了挑战。在复杂的世界观约束下,既要讲好一个故事,又要照顾玩家的阅读体验,当这些要求汇聚到篇幅越来越长的文本中,对于写作者们明显是不小的难题。

br>

对于玩家来说,环环相扣的剧情虽然带来了深厚的沉浸感,但错过一段剧情,同样意味着之后的故事中,会出现理解上的断点,在学习成本与时间成本等方面,玩家的花费可谓越来越高。

文字演出也有着无可避免的瓶颈。尽管在最近的剧情活动中,鹰角开始尝试添加一些文本之外的新元素,例如富有设计感的UI界面,以及文本演出时的视觉特效,但主体内容仍无法摆脱纯AVG演出的局限,玩家需要面对的,仍旧是漫长的“阅读与理解”。

特效初见确实感到酷

可以说玩家对于全新视听体验的期望,也印证了鹰角开始探寻动画之路的必要性。

不过这种通过细节和文字量堆叠出来的世界,落到《黎明前奏》这里,则成了一道无可避免的难题。尽管在动画中不乏讲解世界观的片段,但它们对观看体验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路人在直观感受上,更多着眼于动画的不足之处,却无法得到隐藏其中的正反馈。

而对动画情节的共鸣,建立在对游戏的理解之上。一个方舟玩家在弹幕的引导下,可以从每一个角落,回忆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得到意想不到的欢乐;

只有玩家才能理解的笑点

但对路人来说,单纯知晓几个奇怪的名词,并不代表他们能理解其中的深远意味,仅仅八集的体量,也难以让人见其全貌,可以说《黎明前奏》作为第一部长篇主线动画,依旧是一部偏玩家向的动画。

3

其实早在《黎明前奏》之前,利用动画去塑造《明日方舟》的行动便早有落实。

本次与鹰角网络一同协作的Yostar Pictures,某种层面来说,也算是方舟玩家的老朋友。2020年《明日方舟》海外服预热时,悠星作为《明日方舟》海外发行商,其麾下动画公司Yostar Pictures的第一部作品,便是一部真正的《明日方舟》动画宣传片。

而在之后每次新活动的预告,Yostar Pictures都能稳定地提供一段动画短片,作为新活动的宣传片,到了2020年的圣诞节,他们更是直接放出了大招——一部时长接近二十分钟的高质量动画,可以说看过的国服玩家,无不表示出了羡慕之情。

在制作动画这方面上,其实鹰角自己也没有闲着。每隔一段时间,比如周年半周年、夏活,鹰角就会有场直播,来介绍未来的新内容及一系列相关消息,到了二周年直播时,鹰角对于动画的实验性尝试已经开始显现,从小篇幅的彩蛋广告,到正式的动画PV,无不透露出鹰角的前进方向。

来到2022年,鹰角网络正式对“动画”这一领域发起了冲锋。在《明日方舟》的三周年直播中,专门负责动画制作的“重力井工作室”登上了舞台。

而作为他们正式亮相的作品,伴随而来的三周年动画PV,则着实让人印象深刻,整体观感非常优秀,充分展示出了团队的技术实力。

更多流畅的动作场面

而这样的视听盛宴,也在最近的周年活动中再次上映,可以看出鹰角正在将高质量的动画,变成一项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果你看过鹰角网络制作的所有动画,便不难发现制作方向可谓丰富,绝非局限于游戏PV单一的3D“硬派”风格,而是力求照顾不同偏好的观众。

对于成年人也合适的画风

例如在接下来,他们制作的官方迷你动画——《鲤氏侦探事务所》,也即将于12月23日上映,相较于《黎明前奏》的主线,这部衍生剧更主打轻松诙谐的主题,理论上能有更广泛的受众,而考虑到动画的上映时间,玩家也可以把它视作鹰角给予的一份治愈。

《黎明前奏》看伤心了,确实需要治愈一下

4

在《黎明前奏》上映之前,《明日方舟》的制作人——海猫络合物,发布了一条致谢的微博。

如果说二次元游戏行业存在明星制作人的说法,那海猫绝对是其中之一。有着同人创作经验的海猫,自然理解着同人创作的美妙与潜力,在这样的态度之下,鹰角对于同人创作的支持力度很大。随着时间的积淀,对游戏角色所倾注的感情,同样化为了许多方舟玩家一路至今的动力。

在《黎明前奏》动画中,玩家依然可以找到,这份来自鹰角对玩家情感的尊重与坚持。每一个出场的角色,在自身形象上都基本维持了良好的表现,也不忘添加一些独属于他们的细节。因此观众或许会调侃,动画的某些情节“经费不足”,但不会说哪一个角色“画崩了”或是“违背了人设”。

动画的更新时间也是阿米娅的生日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则是对“博士”的塑造。作为玩家所扮演的重要人物,“博士”本身也是充满魅力的角色,而鹰角在动画中刻意模糊了博士的性别,同时让配音尽量维持在了中性的区间,保护了玩家们过往的创想与代入不被打破。

虽然看不清脸,但运筹帷幄的帅气依旧满分

总体来看,面对玩家的期待,对游戏本体的还原,和对核心人物的刻画,是《黎明前奏》扬长避短的巧妙作答,完全足够成为一份馈赠玩家的大礼。

来自玩家的高分评价

而恰如动画的名字,它就像是鹰角在动画之路上的前奏,相信不远的未来,在“游戏加动画”这个搭配下,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令人欣喜的答案。




文章转发自游戏研究社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